湯畔凝視:翻新溫泉水
2016-06-27??????點擊:1708
作者簡介:
王艷平:中溫協專家委員,留日博士,東北財經大學教授,連邦溫泉科技顧問,大連能量溫泉研究所主任研究員。
寬衣完畢,再把溫泉拿過來,就在常住地,這是溫泉機邏輯。而素裝或裘裝前往,到了異地再更衣、沐浴,這又是溫泉的邏輯。湯來人往,構成了溫泉與溫泉機的差異。溫泉機創造了湯溫泉,其源于澡堂子文化,卻基于溫泉原理,而溫泉正好相反,源基調位,源于溫泉,基于澡堂子。源是功能的,基是符號學。溫泉的源是療養治病,其基于澡堂子行為,但高于洗澡。因而溫泉是精神的,湯溫泉是實用的,兩者可分也不可分。就如站著的人,兩條腿的承重分配因人而異,真溫泉左傾,湯溫泉右傾,兩者互為支持,共撐腹地、中原,在那之上則是大腦、靈魂與意念。
在澡堂子,這也是湯溫泉的主戰場,要繼承與改造的對象,自古以來就存在著凝湯現象。在那里經常可見,浴客坐在湯邊,一動不動地發呆,有的看湯,有的似在遐想,整個畫面都凝固了。那個凝字畫面,讓人想起《紅樓夢》里的“枉凝眉”,不過凝湯里的凝,凝的是客體湯,伴生的是思想、思緒,或有鄉愁,但絕不是凝者自愁。細想凝湯時間,其實只發生在3個時段,清晨初湯、下午及晚間給池水加溫時。那時水太熱了,人們不敢下,或者從湯里光光地爬出來,都在觀察著,此時很講究造型。而過段時間,湯有點涼了,個別人會嘗試著下去,挑戰高溫,但也多只是將雙腿插在水里,腿之上還是在湯面上,讓最不怕燙的地方挑戰燙,保護著身體脆弱部位,但多數人此時只能將腳放在湯里,人還是坐在池臺上,等安全了再下。每當此時,望著先入湯者,他們在攪和著,降湯溫并在除去浮垢,以湯板子刮之,筆者心中就想起一句臺詞,“老楊,英雄啊”,英雄情結,這是《智取威虎山》里少劍波說的話,參謀長在稱贊子榮送來了情報,一個人深入虎穴,有膽有識。
湯畔凝視是一種文化,自古以來的遺產。知名,那是自然而然的現象,自然主義的,不做作,因為湯太熱,此時唯有保持敬畏;第二,我們繼而發現了敬畏的位置,敬畏可以靠前,但不得冒犯,而靠后躲得遠遠的,那就是害怕了,即敬畏在害怕與神物之間,而在敬畏與神物之間,可能就是冒犯的位置了;第三,敬畏與利用可以交替,湯熱是敬畏,湯溫可利用;第四,凝湯延長了客人的滯留時間;第四,給湯加溫促成了挑戰機會;第五,每次凝湯都意味著,此后的水有點像新湯,澡堂子畢竟不能總換水,但至少可以定期加加溫,每當溫度有所下降時,湯油子就會喊,“老板,給池子加點氣兒”。
一日內,澡堂子給池水加幾次溫,費了薪但節省了水,這是客人與資方互動的結果,為一種平衡解。這讓筆者不由地想到薪水一詞,不由就是非邏輯,不知怎么想到的,情不自禁。在我們的語言中,工資怎能被說成薪水呢?或因為薪與水都是重要的生活資源,尤其是在城里,薪特指柴火與口糧,兩者都省當然好,可那是愿望而已,能省下一項就很實際。在時間節點上給湯水加溫,也提示著翻新概念。在過去經濟不發達的年代里,過年都喜歡穿新衣服,但很多家庭沒那個能力,有時就將衣服翻新一下,里面改成外面,外面改為里面,這是窮文化的深厚所在。就如窮有理、窮講究,也如換湯不換藥,喜兒還是喜兒,只不過扎了一根紅頭繩;老婆還是老婆,只不過燙了個頭,買了一件貂皮。
翻新湯,一個很好的概念,可以用于溫泉機研發。如今盛行湯溫泉、溫泉浴,湯水溫度恒定,很舒服,客人來了就可以泡,但這也搞沒了湯畔凝視,薪水文化沒了,翻新湯沒了,客人忙著泡那幾十個池子,怕漏掉幾個,泡完后就去吃飯、按摩,忙著消費,而經濟型浴客則害怕有額外消費。也即無論有錢沒錢,心理都不如從前坦然了。筆者忽然覺得,以祖國當下盛行湯溫泉為契機,能否開發出有加熱節點功能的溫泉機,時間設置在早上開湯時、午后3點鐘,以及晚上7:30,高出平常5度如何,做個表盤在操作箱上,用戶可根據運營情況決定時刻。如此,既發揮了溫泉機的長處,自己有思考,又繼承了傳統文化,不忘本地發展著,豈不更好,那是兩廂情愿。
最近在互聯網上查閱了溫泉機信息,全國也就那么幾家,網上信息做得最好的可謂是連邦溫泉,當然也有其他企業做的還可以。但其中不乏對付著做宣傳的企業,就是在企業黃頁上寫上幾百個字而已,意思似乎是掙一把算一把,都不愿意好好地做個網頁。姜太公釣魚,愿者上鉤,那主角首先得是姜太公。再就是多不寫明何時創業的,可能也就是草創兩年。更為值得注意的是,要么說成是日本技術,臺灣人也說是他們的技術,代理商多言代理的是加拿大、瑞士、法國的品牌等,外來和尚好念經,但自己研發這塊怎么辦?很值得思考。這讓筆者想起日本的中小企業,一家也就是幾十號人,他們真的在各自的領域內,做著世界一流的產品,思想一直超前,總在研究,自動化提高產量,手工做最后一道工序,精彩的斷后收尾。在地球的演化過程中,人類的大腦容量可能是最大的,但不能只讓愛因斯坦、牛頓全負荷運轉,每位有職業的人也要積極開動腦筋,鉆研技術,在頂層設計下,人人思考,人人實踐,中國溫泉機前途似錦。